登革熱防治宣導資料
提供單位:台中市政府環保局
如何認識登革熱病媒蚊
登革熱(俗稱天狗熱)是由蚊子(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)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病。
一、登革熱的主要病症狀:
高燒,肌肉及關節的奇痛,後眼窩痛以及發疹,潛伏期5-8天,死亡率不到1﹪。另一種登革出血熱的死亡率可高達50﹪,尤其是兒童。因無特效藥,亦無疫苗,故只有防治病媒蚊。如發生休克,應即迅速送醫,減少死亡可能性。
二、登革熱病媒蚊之生活習性:
在臺灣傳播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。這二種斑蚊的幼蟲喜歡孳生在人工或天然容器較清潔的積水內,如花瓶、水盤、廢瓶罐、水缸、水桶、廢輪胎或樹洞、竹筒及植物葉腋積水處。雌蚊白天活動,吸食動物血液,如吸食登革熱患者的血一段時間後,再叮咬健康人,即會傳播登革熱。
三、基本防治法:
清除病媒蚊之孳生是基本最重要的防治法。這些工作不能單靠政府有關機構,必須社區及民眾參與。廢棄的罐子、瓶子、輪胎等等,必須予以適當的處理。把自己家內外的不必要之積水容器倒置,或交由垃圾車運走,必須保有的盛水容器,如水缸、花瓶、水盤等每週洗刷並換水一次,地下室積水應排除,並施用殺蟲劑、清潔劑、油等。盆栽清潔管理的部分,請民眾另閱「清淨家園優質盆栽環境衛生教戰撇步」,進行登革熱的加強防治。
四、緊急防治法:
當疫病流行時,則用殺蟲劑(目前多用合成除蟲菊類)在室內及住宅、學校和醫院之四週,於白天作空間噴灑,以觸殺已經或快要帶病毒之成蚊,民眾亦可自行購買市售之罐裝噴筒噴灑住宅。但噴藥僅能治標而不能治本,無法澈底清除病媒蚊。
五、社區及個人防護法:
因病媒蚊是白天吸血,故午睡時應有防蚊設備;最好穿著長袖長褲,而裸露部份可塗抹驅蚊藥水或藥膏。防治登革熱,請大家一起清除及刷洗各式積水的容器。
防蚊三不政策
一、不讓斑蚊進屋:
(一)設置紗窗、紗門。
(二)噴灑殺蟲劑或點燃蚊香驅蚊。
二、不讓斑蚊繁殖:
(一)清除病媒蚊孳生源(積水容器)。
(二)裝飾容器(花瓶、花盆、水盤等):每週刷洗並換水一次。
(三)儲水容器(貯水桶、水缸、水泥槽等):每週刷洗、換水或倒置。
(四)廢棄容器(廢輪胎、空瓶、空罐等):清除、倒置或覆蓋、填土。
(五)積水地下室:排除積水,或施放殺幼蚊劑、鹽、清潔劑、油等。
(六)天然容器(竹筒、樹洞、石穴、葉腋等):用泥土、沙子或海綿填滿。
三、不讓蚊叮咬:
掛蚊帳;穿長袖長褲;裸露處塗防蚊液(藥膏)、忌避劑等。
除蚊五妙方
一、清除各式積水容器。
二、各式積水容器澈底換水刷洗乾淨。
三、各式積水容器保持乾燥。
四、不讓蚊叮咬。
五、有病例時依專業評估施藥。
根本防治之道
預防二次及交互感染,避免登革出血熱之發生
一、確實清除病媒蚊孳生源(各式天然及人工積水容器)是防治登革熱最根本防治方法。
二、儘早防範登革熱,尤需注意防止二次感染及家族交互感染。
三、不同型別的登革熱二次感染容易發生「登革出血熱」病例,死亡率可高達50﹪以上。
清淨家園優質盆栽環境衛生教戰撇步
國人家戶普遍種植盆栽、綠美化居家環境。即使沒有寬敞庭院的家庭,也都利用屋頂、陽台、室內、門前、牆邊及路旁及其延伸的空間種植盆栽。然盆栽若沒有做好日常維護管理工作,則易形成環境衛生問題。所以環保署推動優質盆栽環境衛生管理,包括健康、安全、美觀、衛生及合法五大管理,與不妨礙交通、不孳生蚊蟲、不製造髒亂等三不作為,以塑造綠意、美觀、健康生活空間,以達居家生活兼具優雅、寧靜的「寧適」(amenity)新境界。
一、五大管理及三不作為
(一)健康管理
1、適當的日照
2、適時的澆水
3、適度的修剪
4、定期的換盆
5、正確的施肥
6、病蟲害防治
(二)安全管理
1、陽台、屋簷放置盆栽或吊盆時,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全性。要防止因風大吹落或人為不慎摔落,因而傷及樓下的人、物。
2、吊盆要經常檢查掛勾或繩子是否已經磨損,隨時準備更新,以免掉落而危及安全。
3、陽台置放盆栽時,應考慮避難路線的暢通。
4、盆栽不要放於變電箱或其它電力設備上,以防因澆水而觸電危險;且屋簷鐵皮不要放置過多盆栽,避免因過重、倒塌而壓傷民眾。
(三)美觀管理
1、一致性:如花盆的一致性,將盆栽換成相同形式或顏色的花盆,可達簡單一致的整體美;另勿使用回收的容器,例如棄置的桶子、保麗龍盒、油漆空桶等隨意栽培。
2、層次感:盆栽的排列應以前矮後高,前淺後深的原則擺置,以充分表現層次之美;如利用櫃子、木架或空心磚,堆疊出不同高度,再將不同盆栽置放其上,表現出高低落差之層次。
3、立體感:利用吊盆,展現立體空間之綠意及懸吊的美感。
4、組合性:組合盆栽係為將不同植物搭配組栽以表現美感的技術或作品。包括僅在一個容器中擺置或種植多種植物,或以多數容器聚集擺出的景緻,提升盆栽價值感及營造各種內涵與意境。
5、日常維護管理:定期剪除黃葉、病葉,修剪下來的枝葉必需丟棄。空盆須重疊排列好,不要亂放而製造髒亂。
(四)衛生管理
1、水耕盆栽應定期換水,盆栽底盤須定期清洗、保持乾燥,以免孳生登革熱病媒蚊。
2、儘量少用有機肥料,若使用時須土壤覆蓋掩埋,避免產生異味,招引蒼蠅孶生,影響環境衛生。
3、切勿丟棄果皮於盆栽土面上,易招來蒼蠅,甚至螞蟻於盆內築巢危害、滋擾日常生活。
(五)合法管理(三不作為)
於騎樓下、門前或路旁種植及擺設盆栽不可違反相關法則,以免受罰。
1、不妨礙交通:不得在道路堆積、置放、設置或拋擲足以妨礙交通之物(如盆栽),違反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臺幣1,200元以上2,400元以下罰鍰。
2、不製造髒亂:嚴禁於路旁、屋外或屋頂堆置有礙衛生整潔之物(如廢棄或髒亂盆栽、花盆)的行為,違反者依廢棄物清理法處新台幣1,200元以上6,000元以下罰鍰。
3、不孳生蚊蟲:登革熱發生區域,如臺南、高雄及屏東等地區,其水耕盆栽或底盤孳生蚊蟲,則依下列法規查處。
(1)所有人、管理人或使用人未依地方主管機關通知或公告,主動清除所屬場所之登革熱病媒孳生源(如含水盆栽或底盤等)。依傳染病防治法處新臺幣3,000元以上15,000元以下罰鍰。
(2)未妥善清理處所或容器(如含水盆栽或底盤等),有事實足認為有孳生病媒蚊幼蟲之虞者,為污染環境行為,違反者依廢棄物清理法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。
不合法(妨礙交通)
不合法(孳生蚊蟲)
二、預防登革熱之盆栽自我管理
(一)盆栽底盤:
1、南部地區能不用,就不用。
2、若使用時,每週清洗刷乾淨,並保持乾燥,以免登革熱病媒蚊孳生。
(二)室外水耕盆栽:如種植睡蓮、水芙蓉、浮萍等
1、養大肚魚、孔雀魚或蓋斑鬥魚,嗜吃孑孓,以防登革熱病媒蚊孳生。
2、可綁細砂網,防蚊蟲產卵或孵化飛出。
(三)室內水耕盆栽:如種植開運竹、黃金葛等。
1、每週換水清洗。
2、盆口裝填細保麗龍。
3、或盆內裝五彩石或發泡煉石,水面不超過該介質。
清除住家孳生源防治登革熱的好撇步
有一句宣導標語:「沒有孳生源,就沒有病媒蚊;沒有病媒蚊,就沒有登革熱」。的確,孳生源的清除,就是要清除蚊子幼蟲的家。蚊子幼蟲經常窩藏的家,以及其清除的20個招式如下:
1. 廢棄容器:使用後之飲料、食品容器請勿隨意丟棄或堆積於屋外,若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容器如廢輪胎、廢鐵桶、大型塑膠水桶、水缸等,應交由當地清潔隊運走。
2. 菜園、菜圃儲水或盛水的容器:水桶、水槽不用時應倒置,水缸使用時須密蓋。(倒置後之溝槽亦應注意不要積水,成為病媒蚊孳生源)
3. 養殖水生植物容器:放養食蚊魚類吃孑孓,如蓋斑鬥魚、黃金發財魚、孔雀魚等。
4. 鮮花或萬年青的花瓶:神明桌或室內之插花瓶裝水養花或萬年青,每週必須換水並刷洗瓶口,讓蚊子幼蟲無法孳生。
5. 室內外及陽台的盆栽水盤:室內外及陽台盆栽澆水適度即可,另空花盆應斜立倒置,避免水盤積水。
6. 電冰箱底盤:老舊電冰箱底盤積水,不容易查覺,必須注意隨時抽出倒水並刷洗。
7. 冷氣機排水容器:冷氣機排水,由開口水桶或瓶罐接水,應隨時倒水並沖洗。
8. 地下室積水:老舊公寓或大樓地下室積水未抽乾,易孳生蚊子幼蟲,請當地村里長連絡當地鄉鎮市區公所,請當地消防隊協助抽水,並請連絡當地清潔隊投置殺幼蚊藥劑。
9. 馬槽水:寺廟或居家置放之馬槽水應定期換水刷洗,杜絕蚊子幼蟲孳生。
10.屋簷雨水排水管:下雨過後屋簷排水管阻塞積水,易孳生蚊子幼蟲,住戶或管理單位應多加注意及檢查。
11.屋頂廢棄空調冷卻水塔:廢棄冷卻水塔積水隨時抽乾,或填土防止積水,或請廠商清除回收。
12.屋頂蓄水池(塔):建築物屋頂之廢棄蓄水池、不銹鋼蓄水塔應立即清除積水,並設法拆除或移走。
13.屋頂凹陷表面及排水溝:下雨過後或空調冷卻水塔滿溢漏水,導致屋頂凹陷表面或排水溝積水,應立即掃除積水。
14.屋頂花園:屋頂空中花園積水處應隨時清除;另儲水容器使用後應密蓋,不用時應倒置。
15.屋外水池、水塘、水溝:地上水池、水塘養食蚊魚吃孑孓、水溝清疏通暢;另地下蓄水池應加蓋密封。
16.空地積水處: 空地上之車棚帆布摺疊處、凹槽及廢棄容器易積水,下雨過後應即清除積水。
17.屋外或騎樓之有用容器:屋外或騎樓儲水備用之瓶罐、水桶、水缸等有用容器,應定期檢查、換水、刷洗,或投放塊狀或粒狀殺幼蚊藥劑。
18.建築工地容器:住屋修(改)建時,建築工地之使用容器盛水用畢,應即清除剩水並倒置;另紐澤西護欄如有破損,應立即清理,避免積水,形成孳生源。
19.屋後溝清理:住家屋後溝勿堆積雜物外,應定期清除堵塞,並清疏水溝,保持水流暢通。
20.花園庭院樹洞、竹節:下雨過後花園庭院之天然樹洞及竹節易積水,應先填土補實或密封。
附註:
另有些重點地區與場所如下:
1. 登革熱病媒蚊流行區內,要特別做好醫院、學校、機關、機場、港口、空屋、防火巷、建築工(空)地、資源回收站等範圍內的滅蚊工作。
2. 登水道的清疏工作,保障排水通暢、堵塞的水溝和水塘、地下室、消防栓水槽、花園、菜圃(園)積水處所等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epb.taichung.gov.tw/Business/business_detail.asp?cate_id=411&id=3850